發布時間 2015-03-31
物流運輸隱性成本是運輸主體在追求收益過程中不正確和不正當經濟行為造成的成本失真,隱性成本的存在使得本已很高的運輸費用變得更高。運輸隱性成本發生源自 3 方面因素:市場管理體制、市場運行體制和企業決策機制。
(1)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原有的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運輸市場的發展需要,在許多方面對運輸市場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一是交通基礎設施總量不足;二是港口、民航結構性矛盾突出;三是交通運輸總體技術水平(基礎設施、裝備工具等)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四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交通一體化和運輸管理系統有待進一步加強。這些都是運輸隱性成本滋生的溫床。
(2)信息化管理水平目前還不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已成為制約社會化運輸體系的“瓶頸”。高級管理人才缺乏,使得企業不能作出科學的決策,一線操作人員素質不高,也導致隱性成本的產生。
(3)市場競爭機制不完善,競爭無序,使得運輸企業隱性成本增加。
(4)運輸不合理現象存在。
物流運輸隱性成本的主要危害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掩蓋了經濟數據的真實性。物流運輸隱性成本。掩蓋了運輸活動的真實性,使一些經濟參數失真,使人們對運輸活動的觀察有可能偏離實事求是的軌道,會帶來一系列危害性和不良后果。物流目的是節省成本,運輸隱性成本的存在,使得人們在降低物流成本時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做,隱性成本的隱蔽性使得人們無法對運輸環節的經濟數據進行測算。
(2)降低了人們對管理層的信任度。對隱性成本造成成本管理的混亂和無序狀態的治理,是管理部門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對物流運輸中許多不合理的運輸方式不能優化處理,不能降低不必要費用的發生,總是導致運輸過程中決策的失誤,則管理層的信任危機就會加劇。
(3)導致物流企業“猝死”現象增多。從理論上講,企業的生死興衰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可是實踐中許多企業都是迅速壯大、效益連年翻番,卻又會在之后的一夜之間變成負債累累、大量虧損的空殼。這種特有經濟現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是運輸隱性成本的存在。
物流運輸隱性成本這個隱藏于物流企業的財務成本之中、游離于其財務監督之外的怪物,其產生、隱匿和爆發的過程,就是一些物流企業“瘋長—猝死”的歷史。
3 加強對物流運輸隱性成本的控制一般來說,如果解決了物流運輸隱性成本的問題,
物流運輸系統就會大大減少費用支出,運輸成本就會大大降低,企業就能不斷發展壯大。
樹立新的成本觀
(1)樹立有效成本觀念。這是物流企業增值和獲取利潤非常重要的一環。
(2)樹立未來成本觀念。在物流運輸活動中不僅要節約當期成本,更要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注重當前行為對今后成本的影響。
(3)樹立全程成本觀念。任何物流企業要長期發展,不僅要追求當期收益最大化,而且要追求長期收益最大化。
(4)樹立全員成本觀念。企業的所有員工既是成本控制者,又是利益創造者。因此各部門人員都要注意運輸合理化,盡量減少成本的浪費。
降低隱性成本
(1)制定科學的市場管理制度市場環境對運輸成本的影響很大,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加強法制建設,有利于運輸市場的有序運行。從市場整體戰略說,要發展社會化的運輸體系。運輸社會化的含義是發展運輸的大生產優勢,實行專業化分工,形成良好的第三方物流,不僅要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應,而且還應促進物流產業本身的完善和發展。構建物流集團,增強國際競爭能力;
組建運輸物流集團公司,形成輻射全國鐵路、水運、公路聯運網絡,在速度、成本、管理上占據競爭優勢;建成全國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全國連鎖網點,提供物流配送,同時還應嘗試開展社會化物流配送服務,降低成本,提高競爭能力;組建區域性倉儲集團公司,在主要港口碼頭和交通樞紐建立大型倉儲設施,適應日益擴大的物流量需要,為企業提供倉儲服務;建立物流信息網絡,為用戶提供運輸、加工、倉儲、配送和技術咨詢一體的新型物流信息。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先進的信息技術是物流社會化的條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助于社會化體系的形成。
(2)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和激勵監督機制有序的市場競爭和運作機制的建立,市場監督體系的健全,是完善運輸市場體系的重要基礎。沒有市場規則,沒有監督機制,運輸市場就不能有序運行。有了競爭,運輸企業就會盡量減少運輸費用,降低運營成本。同時科學的評價體系、有效的激勵和監督機制,都有助于物流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提供優質服務,進而降低運輸隱性成本。
(3)科學決策:經濟主體的決策水平是影響隱性成本的直接因素。物流運輸決策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運輸方式、運輸服務商和運輸路線的選擇,運輸計劃編制及運輸能力配備等。企業主體要作出科學的決策,應從影響運輸合理化的 5 個主要因素(運輸距離、運輸環節、運輸工具、運輸費用、運輸時間)著手,從物流系統的總目標出發,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對運輸子系統中運輸方式、運輸路線、運輸工具以及與其他子系統之間的關系進行綜合分析,并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如計劃、運力、供需矛盾等,選擇合理的運輸方案,降低隱性成本。比如充分利用運輸工具的額定能力,減少車船空駛和不滿載行駛的時間,提高運輸工具實載率;提高運輸能力,降低單位貨物的運輸成本;開展中短距離鐵路、公路分流和“以公代鐵”的運輸,在公路運輸經濟里程范圍內盡量利用公路,緩解比較緊張的鐵路運輸;盡量發展直達運輸,減少中轉換載及由此帶來的貨損,提高運輸速度,降低裝卸成本;提高運輸的計劃水平,從而提高運輸效率;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特殊運輸技術和運輸工具等。
相關內容